【媒体看医大】广西日报:深耕国际医学合作试验田,处处有这所大学的身影

来源: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3-12-12     作者:广西日报          校对:石鹏     审核:靳芳卉     字体【             】


2023年12月12日,《广西日报》在9版健康版专题报道我校深耕国际医学合作试验田,聚焦医学、医疗、医药三大领域,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全方位助力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敬请关注!

相关链接:https://ssw.gxrb.com.cn/json/interface/epaper/api.php?name=gxrb&date=2023-12-12&code=009&xuhao=1



深耕国际医学合作试验田,处处有这所大学的身影

——聚焦医学、医疗、医药三大领域,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广西医科大学全方位助力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核心提示

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宣布的重大决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也是防城港市乃至广西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新动能。

“试验区把国际交流合作的渠道送到了广西医科大学的家门口,为广西乃至中国医学更好地走出去提供了舞台。”广西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黄照权表示,“我们近水楼台,当仁不让,希望合力促成各国同行共享医学发展成果,共同护佑人民生命安全,携手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自治区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广西医科大学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充分发挥自身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专长,积极参与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聚焦医学、医疗、医药三大领域资源优势和专业特色,全方位助力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健康中国和“一带一路”建设。

“广西医科大学愿与各地政府部门、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医学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携手共进,积极开展人才培养、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传统医药、医学研究、远程医疗、国际康养等领域的国际医学创新合作。”不久前,在防城港第三届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上,广西医科大学校长曾志羽向与会中外嘉宾发出邀请。

近年来,广西医科大学积极响应政策,深入参与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建设,学校领导深入试验区调研,献言献策,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等多个国际联盟成员,不断深耕国际医学合作试验田,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对外交流等方面深入布局落子,为试验区注入蓬勃活力。

探索:从人才培养到专业论坛,全面构建交流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和繁荣之路,也是生命之路和健康之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培养高质量国际医学人才。

广西医科大学围绕国际医学发展趋势,发挥区位优势和学科特色,优化专业结构和学科建设,着力打造符合试验区需要的医学创新人才。注重开展国际化办学,通过打造多元赋能的国际医学人才培养良好新生态,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知华友华”教育体系,培养国际医学人才。办学成果获东盟多国驻邕领事馆、多所友好院校认可。

近10年来,学校共招收国际学生1803名,生源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有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687名在籍国际学生在校学习,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区学生近45%,东盟国家近32%,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学生超54%,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知华友华”使者,搭起中外友谊桥梁,主动讲好“中国故事”。

在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的框架下,通过试验区政策支持,广西医科大学积极面向东盟国家开展地中海贫血防治人员培训与合作、中越机器人手术系统动物实验培训班等各类人才培训项目。2020年,依托国家卫健委“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第一附属医院),面向东盟国家开展线上人才交流与培训,参加人数达430人次。

深化科研合作平台落成,助推科研成果落地。目前,广西医科大学在试验区与企业联合共建的广西生物活性分子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成为试验区首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已合作建成生物医药研究相关平台9个,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件,完成科研成果转化2800多万元。

2023年10月18—21日,广西医科大学在防城港承办第二十一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通过互学互鉴,共同探讨推进区域实验动物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南地区医学实验动物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

建立对话机制,稳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广西医科大学始终全力以赴推进试验区建设,主动融入,积极打造成为对外交流合作新平台的参与者和推动者。2023年11月26日,曾志羽应邀带队参加在防城港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出席并主持分论坛“地中海贫血防治研讨会”,其间,就依托试验区建设平台,如何加强资源共享,进一步深化中越、中柬、中泰、中老、中马、中缅之间医学、医疗、医药产业等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了广泛探讨并达成意向。

广西医科大学始终勇担使命,围绕国家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部署,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统领,创办或主办、承办高端国际医学学术、医院管理等行业领域论坛、会议及培训班。如从2003年创办中国—东盟国际心血管论坛,至今已经连续举办20届,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论坛至今连续举办8届(每2年一届),承办中国—东盟医院管理合作论坛,主办中国—东盟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论坛等各类大型国际会议及培训班。

2023年11月23—26日,广西医科大学与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共同承办南南合作妇幼健康经验交流暨培训班,与来自东盟秘书处,泰国、马来西亚、老挝等5个东盟国家以及埃塞俄比亚、冈比亚、津巴布韦等11个非洲国家,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深入讨论交流,合力促进全球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依托中国—东盟远程医疗中心、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等平台机制,积极面向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尼泊尔等国家开展各类跨境远程学术交流活动23场;与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上合组织成员国以及美国、英国、瑞典、意大利等20个国家(地区)建立医疗与疾病预防合作及对话机制,先后与越南顺化医药大学、柬埔寨卫生科学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老挝卫生部友谊医院、缅甸内比都综合医院等26家境外医科大学、医疗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外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不断深化国际医学教育与医疗服务合作与交流。

共享:借助资源优势,推动区域乃至国际同行协作互助

广西医科大学充分发挥制度、技术、平台、资源等优势,聚焦社会需要及区域实际,不断加强区域乃至国际间的合作,同舟共济,共谋发展。

2021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东兴市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在医疗服务水平、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远程医疗建设等方面提供援助。3年来,共派出217名下乡队员及专家开展驻点、动态帮扶工作,完成讲座148场、培训人数1891人,推广新业务新技术多项,帮助东兴市人民医院启动胸痛中心(基层版)、卒中中心前期的创建工作。通过一附院搭建的“医联体云平台”,逐步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项目,实现事务互联、信息互通、业务协同、资源共享,打造广西“互联网医联体+国际医学合作”样板。

牵头成立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截至2023年,联盟成员共有121家,在联盟框架下成立了中国—东盟专科合作联盟3个。承办“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2022年会暨国际合作及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会,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学校还积极参与试验区的疫苗研发和推广工作,助力试验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2023年,合作开展中越边境地区(东兴—芒街)紧急医学救援联合演练,进一步提升中越边境地区医疗卫生应急反应能力和队伍建设。2020年,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等多个国内外科研和卫生部门合作开展中国东南亚系统营养干预项目,致力于研发跨部门多领域协作、一举多得、全人群受惠的干预行动,建设更完善的国家营养监测体系,用以解决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城市多种形式的营养不良问题。由此形成的“防城港经验”,将通过后续与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卫生部门及当地知名高校合作筹划的项目二期,拓展应用到其他东盟国家城市,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

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有力开展国际防疫合作。疫情肆虐之时,广西医科大学坚定走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最前沿,选派专家参加中国政府赴柬埔寨抗疫医疗专家组;多批次选派共41名医务人员随驻边境口岸;医疗卫生工作队前往东兴市支援开展防疫工作,助力提升边境地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能力。主动依托“中国—东盟远程医学中心”平台等资源优势,就新冠肺炎防疫防控和治疗等召开了13场国际视频会议进行经验分享。

转化:产学研联动发展,催生医疗卫生创新成果

得益于试验区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框架,广西医科大学与试验区内医疗器械企业、制药企业乃至各国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起更紧密、更全面、更深入的合作关系,携手共同应对区域和全球卫生领域的挑战,产生更多惠及周边地区及国家的医疗卫生成果。

联合承担产学研重大专项,驱动关键技术升级——

与试验区所在地医疗器械企业、制药企业共同承担2022年防城港市科技计划重大专项项目“广西北部湾特色海洋资源生物医药关键技术研究与高值利用”。依托10个由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建设或发起单位的平台或机制,利用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中国—东盟远程医疗中心、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训中心、中国—东盟医学科创中心等四大业务中心,开展跨境诊疗、特需医疗、远程医疗、医疗保健、健康管理、医学人才培训、医学科创等合作与服务项目。

其中,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训中心培训大楼包含住培技能培训中心、临床能力模拟教学中心、护理技能中心、医学模拟中心湿性实验室4个功能区,面向东盟开设专科医师训练班、进修医师培训班、学术交流参访等交流学习项目,打造线上线下国际教学培训体系。

早在2002年初,学校就成功推介我国生产的泌尿外科碎石机和放射治疗设备到越南顺化医药大学,此后,反复派医生和技术人员去指导,并接收该校的医生和技术人员来校培训。这两类设备在当地成功使用至今,为许多病人解决了病苦,获得越南同行的广泛好评。

借助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2022年10月22日,学校附属肿瘤医院与当地企业进行广西蛇药用研究中心产学研项目合作签约并揭牌,有利推动试验区乃至广西蛇药用产业发展。

学校研发的海健雅、珍萃灵等护肤产品,充分利用防城港、北海等沿海城市的海洋资源,将当地珍珠、牡蛎等海洋资源转化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关键技术及名优产品,形成医大品牌产品。

正在合作共建的“广西北部湾特色海洋资源生物医药关键技术研究与高值利用”项目围绕区域特色生物资源,通过医学理念与药学技术精选活性成分,开展精深加工,形成海洋健康产品制备、评价及应用的关键技术,并落地为产品,推动行业跨境创新。

开展国际联合研发与推广,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

广西医科大学高度重视地方病、区域高发疾病的防治,基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疾病谱积极与东盟国家开展科学研究合作,联合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019年,与10余个东盟国家医疗机构共同成立“中国—东盟泌尿系疾病防治联合创新中心”,推广泌尿系统疾病先进技术,规范诊疗方案,优化指南共识。

2020年9月,获批科技部“地中海贫血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与亚洲13个国家联合开展地中海贫血防治研究工作,共同研发针对各国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诊断试剂,协助各国建立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实验室。

2021年,邀请越南最大的外科医院越德友谊医院联合撰写《中越常见外科疾病诊治概要(普通外科分册)》。通过多元、密切的研发合作不断提升、深化与东盟国家医学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彼此在医药卫生体系建设与发展中进一步扩容提质增效。

“聚焦医学、医疗、医药等领域,广西医科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带动区域医疗水平、创新研发进一步提升,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国际交流、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志羽表示,未来,广西医科大学将继续立足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紧跟国家外交战略,深耕三大领域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助力推动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推动“健康丝绸之路”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