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水平提升建设情况
(一)规范化管理助力医院健康发展
一是建章立制,完善流程。制订完善医院党委会、办公会等会议的议事决策流程;修订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疾病诊疗规范等诊疗常规;修订设备、药品、耗材、物资等采购制度和审批流程;规范“三公”经费开支;从今年6月1日起,普通公务出行严格按照医院公车改革方案执行。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成医院章程初稿并报送自治区卫健委审定。二是在抓好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同时,严把医疗安全质量关,做到日常督查常态化。医疗方面:严格依法行医,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管理安全;护理方面:进一步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感染管理方面:2018年无感染暴发流行事件发生,全院感染管理各项指标总体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预防保健方面: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监测及疫情报告、慢性病的管理和健康体检等常规工作。三是以904分的高分顺利通过南宁市行政审批局的医疗执业校验,成功获批登记为三级综合医院。四是推行后勤社会化管理,年内平稳完成87名后勤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优化了在职人员结构。五是规范国资管理。成立红岭宿舍区管理办公室,启动红岭宿舍区房产确权办证工作,推动成立业主委员会,代理招标一家物业公司负责宿舍区管理。六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按照《关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原院长陶海南同志离任经济责任的审计报告》要求,成立审计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实整改方案,扎实开展整改工作。目前正在逐项整改落实中。
(二)医教协同促进教学能力稳步提升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参加教学业务培训,教学讲课比赛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和能力,年内共有87人取得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不断完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全科医学门诊、教室和学生宿舍等硬件设施,同时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程序,年内共接收医疗实习生125人,护理实习生162人。有1位职工代表入选自治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导师,2位分别荣获广西医科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和广西消化医师高峰论坛《我是消化演说家》最佳演说家的称号。二是鼓励干部职工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养。年内共选送40名专业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委派419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学术交流。多次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到我院授课,首次主办自治区级继续教育医学项目全区骨科老年病人麻醉培训班,成功承办2018年粤桂泌尿外科高峰论坛暨广西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2018年广西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全区巡讲暨骨与软组织肿瘤规范化诊疗高级研讨班等大型学术活动。
(三)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完善课题立项匹配经费管理规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支持职工申报科研项目,邀请加拿大渥太华医院研究所扈康副研究员等多名专家到我院开展科研知识讲座,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年内我院申报研课题71项(国家级4项,厅级31项,市级28项,县区级8项),立项20项(厅级17项,县区级3项),结题11项(厅级4项,市级5项,县区级2项),科研成果登记1项,获得厅级成果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1项,论文发表73篇,其中SCI收录4篇,在核心刊物发表10篇。
(四)人才梯队引育工作效果明显
我院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2018版)》,年内引进高级职称人员14人,中级职称人员10人;博士3人,硕士18人。现有在岗卫技人员1050人,占在岗人员的85.22%,较去年提高6%,其中正高职称12人,副高职称92人,博士5人,硕士49人。年内学校协调各直属附属医院组织30余名专家到我院挂职,在医院管理和医、教、科工作中帮扶效果明显。
(五)日趋完善的学科建设促进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一是学科设置进一步细化,诊疗科目进一步拓宽。新成立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综合介入科、全科医学科、疼痛科、营养科、小儿与烧伤整形外科6个临床科室。新增疼痛科(门诊)、结核病科、康复医学科(门诊)3个一级诊疗科目,血液科、介入放射学科2个二级诊疗科目。目前共设立临床科室35个(43个专业方向),医技科室9个。二是加强平台建设。年内购置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混合动力碎石清石系统、口腔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系统(口腔CBCT)等高端医疗设备,启动DSA项目建设,申请64排CT、直线加速器等大型设备配置证。开展了多学科团队综合诊疗、“Rose”(现场快速评价)技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技术、腔镜荧光导航手术、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等56项新技术新项目。三是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稳步进行。年内顺利通过城区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评审工作。胸痛中心救治模式逐渐成熟、内涵进一步丰富,卒中中心正式启动,医学影像及心电诊断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中。四是医院运行呈现健康增长态势。今年1-11月完成门诊诊疗559496人次,较上年增长7.57%;出院49557人次,增长0.60%;手术10808例,增加9.07%,其中3级手术5119例,4级手术810例,平均住院天数8.86天,医疗业务收入5.62亿元,同比增长32.8%;药占比为20%,保持广西区内较低水平,国家基本药物使用品种比为61.51%。
(六)存在主要问题及2019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年来,我院水平建设虽有明显提升,但距离学校的要求仍有不少差距,存在问题依然突出,主要体现在:一是医院教学、科研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高层次人才配备不足,引进困难,部分学科带头人缺乏,人员趋于年轻化,学历及技术水平偏低;三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尚未完善,目前的信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医院工作需要;四是绩效考核方案已不适应医院发展需要,需修改完善;五是部分历史遗留问题情况复杂、解决难度极大,如红岭宿舍区确权办证工作、医院固定资产划转工作等。
针对存在问题,我院将在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指导下,结合学校“十三五”规划,认真推进医院各项工作: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抓好医院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二是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提升医院师资水平及能力,承担起学校教学任务,重点打造全科医学教育示范基地;三是细化学科建设及平台建设,引进高层次和实用型人才,提升医院服务能力、范围和业内影响力,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住院量和门急诊量均增长10%。四是修改完善医院绩效考评体系,提高医院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五是认真做好审计整改工作;六是认真履行城区人民医院职能,落实好上级指令性任务。
二、武华院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情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随着南宁教育园区开发建设的日趋成熟,附近医疗卫生设施已难以满足区域发展的需求,加上广西医科大学武鸣校区计划于2019年秋季进驻首批师生,人数约为10000人,建设规模适宜的综合医疗机构成为急需。根据自治区和南宁市党委、政府及广西医科大学的规划意见,我院计划在南宁教育园区内立项建设分院区,选址位于广西医科大学武鸣校区邻近地块,项目名为“武华院区”。该规划在《南宁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南府办〔2017〕73号)中作了具体部署,将临近广西医科大学武鸣校区预留的医疗卫生用地作为项目用地,同意项目单位开展前期工作。我院根据“整体规划、逐步推进、分期建设”原则,拟以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为基础,通过建设武华院区的方式,在南宁教育园区内邻近广西医科大学武鸣校区建设一所临床教学研究型综合医院。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45000万元,分两期进行建设,计划设置床位数1490张。其中,一期工程按800张床位规划,计划总投资约为980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以政府财政补助为主,医院自筹为辅。
(二)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情况
今年12月3日和12日,城区政府和党委分别召开政府常务会和党委常委会,审议并通过《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武华院区入驻南宁教育园区东片区项目协议书》。协议约定,项目计划于2019年12月31日前开工建设,2022年年底前完成一期建设。同时,我院于11月8日向自治区卫健委(当时的自治区卫计委)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于11月份正值自治区卫计委着手进行机构改革,经过电话或手机短信咨询,目前自治区卫健委尚未批复。12月6日,我院领导与自治区卫健委对接汇报,自治区卫健委领导建议我院主动与自治区发改委和财政厅对接汇报,初步确定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后再着手开展下一步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按照项目推进情况,2019年项目主要安排征地预付款1500万元,作为土地征用及项目相关前期工作经费,同时着手推进以下工作:
1.及时按照城区政府常务会、党委常委会议定事项对协议书内容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于今年12月底前与城区政府签订《项目协议书》。
2.签订《项目协议书》后及时与城区国土部门对接,按照协议项下约定支付项目征地款1380万元。同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项目征地及涉及项目约38亩用地的规划调整工作,确保符合用地规划的100亩土地于2019年6月30日前供地,现规划属商业用地约38亩土地及时开展规划调整工作。
3.武华院区项目建设办主动与自治区卫健委、发改委、财政厅相关处室对接,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
4.武华院区项目建设办及时跟进项目征地拆迁工作进度,并与城区国土部门对接,待项目征地工作完成后及时按政策办理供地手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