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14 作者:黄玲娜、姜敏思等 校对:石鹏 岑晓婧 审核:靳芳卉
|
|
11月14日,《广西日报》第10版以《广西医药类高校毕业生双选会密集上线 基层医疗需求旺 AI岗位引才忙》为题,报道我校在搭建就业平台、促进人才精准对接中的务实举措。面对就业市场结构变化,基层医疗岗位持续“走热”,AI医疗岗位成为新热点,学校主动作为,与全区83家县级医院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在双选会专设“AI求职赋能专区”“党员服务岗”,为毕业生提供AI岗位指导、简历修改、面试指导等全方位支持。我校始终以毕业生需求为导向、紧扣行业发展趋势,在促进高质量就业中彰显医大的责任与担当。
报道链接:https://gxrb.gxrb.com.cn/?name=gxrb&date=2025-11-14&code=010

广西医药类高校毕业生双选会密集上线基层医疗需求旺 AI岗位引才忙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黄玲娜 实习生 姜敏思

南宁专场双选会上,求职学生与用人单位洽谈。 董洁/摄

广西医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南宁专场)在广西医科大学举行。(学校供图)

广西医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南宁专场)在广西医科大学举行。(学校供图)

广西医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桂林专场)在桂林医科大学举行。(学校供图)
基层医疗机构求贤若渴,抛出“真金白银”与职业发展双重橄榄枝;AI医疗跨界岗位悄然兴起,渴求既懂医学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已成为广西医药人才市场涌动的新活力与清晰趋势。
连日来,广西2026届医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在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陆续拉开帷幕,区内各医学类院校也纷纷举办双选会,为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牵线搭桥。面对规模突破4万人的2026届广西医药类高校毕业生规模,超千家区内外用人单位携3万余个岗位“纳贤”。记者走访发现,就业市场的结构之变,正悄然发生。
基层岗位成香饽饽,人才下沉助民生
11月9日,广西医科大学双选会现场人头攒动。该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李娜正在平南县人民医院的招聘展位前认真填写求职登记表。“以前觉得基层条件苦,现在了解后发现待遇和发展都不差。”家乡医院给出的月薪8000元起、提供住房补贴的条件,让她坚定了返乡就业的想法。
为留住人才,基层医疗机构在薪酬待遇上显著加码,并积极与上级医院合作搭建进修平台。“去年招的5名本科生,今年已有2人通过进修拿到专科医师资格证。”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蔡恒森透露,该院医生平均待遇已接近1万元,“比5年前翻了一番,目的就是要让基层医生感到有奔头”。
与此同时,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愈发务实。
“专业基础要扎实,沟通能力更不能少。”河池市中医医院招聘负责人韦向京告诉记者,基层医生直面群众,外向的性格、耐心的服务态度,有时比单纯的高学历更重要。这一需求也让高学历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广西医科大学硕士毕业生杨锶莹就计划到家乡百色的县级医院工作,“基层患者多,实战机会多,能更快成长,同时也是为家乡做贡献”。
高校也在积极引导毕业生“向下扎根”。目前,广西医科大学已与全区83家县级医院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毕业生入职后可享受“校内理论+基层实践”的定制化培训。右江民族医学院则将双选会主题定为“青春耀基层 建设好家乡”,并设立“返乡就业政策咨询台”,为毕业生详细解读基层医疗人才补贴政策。
各专场双选会中,基层医疗机构的招聘展位始终人气旺盛,招聘专业覆盖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康复医学等8大类。广西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黄荷分析,今年需求变化源于分级诊疗制度的深入推进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传统临床类专业需求有所回落,显示基层临床人员配置渐趋饱和;中医类专业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与国家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而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需求激增,带动了康复医学人才需求大幅增长,护理专业则继续保持其核心需求地位。
AI+医疗掀热潮,跨界人才受青睐
“AI医疗销售专员,要求熟悉医药知识,能运用AI工具分析客户需求”“医疗数据分析师,需掌握基础算法,能处理诊疗数据”……在几场双选会的医疗科技企业展区,与AI相关的岗位招聘海报前围满了好奇的求职者,成为现场的“新晋流量担当”。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AI医疗岗位覆盖研发、销售、运营等多个领域,需求量较去年显著增长。其中,大型医药企业侧重“AI+应用”,聚焦于医药供应链数据分析、医疗信息系统维护等岗位;而新兴的医疗科技公司则更关注“AI+研发”,急需掌握医疗算法与大数据处理的技术人才。
“AI并非要取代医生,而是帮医生提升效率。”对此,广西某医疗科技公司招聘总监黄明解释,以AI医疗销售岗位为例,AI工具可快速整理药品适应症、竞品分析等数据,从而让销售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客户沟通与关系维护,“这类复合型人才,入职起薪通常比传统岗位高出20%左右”。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毕业生们也开始主动提升自身的跨界技能。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毕业生莫莉莉提前学习了AI数据处理课程,因在简历中突出“会用AI工具做药品市场分析”的特长,她已收到3家企业的面试邀请。桂林医科大学应届毕业生黄巧玲同样也在自学AI软件使用,她认为:“多掌握一项技能,就多一份竞争力。”
为帮助毕业生适配新岗位,双选会特别增设“AI求职赋能专区”。工作人员通过AI工具为毕业生优化简历关键词,模拟AI医疗岗位的面试场景;桂林医科大学邀请企业专家开展“AI医疗职业规划”讲座,解读岗位能力要求,现场发放《AI医疗岗位求职指南》。
多方联动搭平台,精准服务促就业
为促进2026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自治区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国资委多部门联合主办专场招聘会,线上网络双选会也于11月4—16日同步举行。此外,区内医药类高校自主举办双选会暨相关就业培训,持续为就业服务“升级加码”。
广西医科大学设立了“党员服务岗”,组织专业教师为毕业生提供简历修改、面试指导;右江民族医学院针对脱贫家庭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推荐匹配岗位;各高校均开通了“就业服务热线”,实时解答毕业生在政策方面的疑问。
11月5日至7日,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部连续举办了4场医药企业专场宣讲会,吸引多家知名企业现场设点,最终有200余名毕业生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这种“家门口的招聘”模式在各高校专场中得到普遍推广,桂林医科大学专场更是取得了“现场签约400人,意向达成1500人”的亮眼成绩。
双选会的火爆,离不开校企协同搭建的“精准对接”平台。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获悉,广西今年针对医药类毕业生推出“宏志助航计划”,通过“专场招聘+政策扶持+技能培训”模式,着力破解“就业难”与“招人难”的矛盾。同时,各高校常态化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努力为医药类毕业生开拓更多就业创业渠道。
扫一扫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