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数智赋能 共享健康——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正式启用

来源:一附院 发布时间:2025-09-17 作者:曾雨珊、蓝飞燕 摄影:谭凌宇、会议宣传组 校对:朱瑞璇 审核:蓝飞燕

| |

9月16日,“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暨第五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论坛的主题是“数智健康,共享发展”。

论坛开幕式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缅甸卫生部部长岱楷温,自治区副主席眭国华,柬埔寨卫生部国务秘书奥婉丁,印度尼西亚卫生部部长政治及全球卫生高级顾问博南扎·塔希图,东帝汶卫生部副部长若泽·多斯·雷斯·马格诺,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副秘书长米敦,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主持工作)何炤华,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司长杨志光,泰国卫生部副常务秘书蓬萨东·波克彭迪,老挝卫生部传染病控制司副司长拉查米·冯坎萨奥,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梁磊,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杜振宗,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广西医科大学校长曾志羽等中外嘉宾共同启用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学校党委书记陈川现场随队参观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

该中心落户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复立项的国际医疗卫生合作重大建设项目,是广西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也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重点建设项目。

启用仪式后,出席主论坛的中外嘉宾来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走访远程医学中心、特需国际医疗中心、复合手术室、院史馆等,通过现场观摩和聆听讲解,详细了解中心在跨境医疗服务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

同期,在位于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江北大道73号的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5楼学术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看了主论坛的启用仪式直播,同步举行现场启动仪式,与主会场联动亮灯,宣告中心正式运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万清,柬埔寨驻南宁领事馆陈速成领事,广西医科大学副校长卢德成,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林石火、自治区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罗长石、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杨栋、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杨积军,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二级巡视员庞进、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黄祥远,以及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张士军、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局办主任吴华章、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唐驰出席现场启动。陈速成、卢德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郑宝石致辞,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李浪主持活动。

当天下午,中心还举办了院士学术论坛,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廖万清、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圣彩莅临指导,分别作《真菌感染——新时期的挑战与策略》《葡萄糖感知及其病理生理意义》专题讲座。论坛的举办,旨在汇聚顶尖智慧、激发创新火花、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医疗合作、提升医院临床与科研水平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提供了科学支撑与合作契机。

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总建筑面积115877.2平方米,共设床位838张。作为跨境医疗合作实体,中心将显著提升中国—东盟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能级,增强区域公共卫生协作能力,在面向东盟的国际医学交流与合作中发挥重要桥梁和平台作用,实质性推动中国—东盟“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服务国家周边外交大局,推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随着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的正式启用,为国际医学人才的交流和来往提供扁平化的现实+虚拟新空间。以该中心为核心节点,可有效联动院内住培技能培训中心、临床能力模拟教学中心、护理技能中心、医学模拟中心湿性实验室四大功能区域充分发挥作用。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近年来打造的各个跨境医疗协作平台可以共享资源、融会贯通,有力推动国际和特需医疗、远程医疗、医疗保健、健康管理、医学人才培训、学科建设、医学科创等合作与服务提质增效。

展望未来,中心将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服务上合,辐射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提升广西高层次、高质量医疗保健水平,有力拉动区域协同应急响应和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为东盟国家提供远程医疗交流的智慧平台,形成国内外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核心基地,成为共建共享“健康丝路”重要支点,助力区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健康合作纵深推进。



扫一扫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