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看医大】《广西日报》报道我校抗战历史故事

来源: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03 作者:刘莉、黄玲娜等 校对:石鹏 审核:靳芳卉

| |

    9月3日,《广西日报》多个版面报道我校师生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故事。其中,在第6版“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特别报道《胜利纪念日,聆听抗战英雄故事和心声》中,以《105岁抗战老兵赵茂林—— 跟着中国共产党打赢了这场战争》为题,报道了我校赵茂林的抗战故事。第9版教育版《抗战中的校史》报道以《 白衣战士的初心传承》回顾了学校本科第三班的抗战历史故事和学校通过多种形式校史教育,引领医大学子感受先辈坚韧不屈的抗战精神,传承白衣抗战故事里的报国初心。

   105岁抗战老兵赵茂林—— 跟着中国共产党打赢了这场战争》报道链接: 

    https://gxrb.gxrb.com.cn/?name=gxrb&date=2025-09-03&code=006&xuhao=2    

 白衣战士的初心传承》报道链接:

https://gxrb.gxrb.com.cn/?name=gxrb&date=2025-09-03&code=012&xuhao=1


胜利纪念日,聆听抗战英雄故事和心声

(广西日报采写记者 刘莉、黎莹莹、何明华、伍永志、江宏坤 见习记者 凌鹏 通讯员 刘德安 实习生 吴之星 文/图)8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广西医科大学宿舍区赵茂林家中拜访。只见这位105岁的老兵端坐于电视荧屏前,正凝神看一部抗战剧。

看到记者来访,赵茂林脸上的皱纹里漾开笑,眼神温和却有力。谁能想到,这位需人搀扶的老者,曾是扛着黄铜军号冲锋的战士——走过长征,打过鬼子,还刚刚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回忆14岁参军,赵茂林声音洪亮了几分:“1934年在四川老家,听说红军招兵,我立马报名。”他抬手比到腰边,“那时个头还没步枪高!”后来,赵茂林在抗日游击战中成长为优秀司号手。

“领导指令一到,号声必须立刻响!”他坐直身子,右手做握号状,指节绷得发紧,“冲锋号和撤退号调子像,鬼子摸不着头脑,但战士懂,号声还能振奋军心。我们打游击灵活,号声响起,我们进攻快,撤退也快,敌人拿我们没办法!”话语间满是骄傲。

抗战时,赵茂林随部队转战南北。日子是苦的,但他更念着老百姓的好。“那时补给全靠老百姓支持。”他坦言,部队遇围攻时,常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战斗才能突围,“支撑我的,是打胜仗的信念。”

提及1945815日,赵茂林记得很清楚,话刚起就露笑意,说着说着忍不住“哈哈哈”笑出声:“领导从收音机知道日军投降,当众宣布后,部队全沸腾了,战友们欢呼着,有的还拍着肩哭,太高兴了……”

退伍后,赵茂林任广西医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兼人事处处长,做事始终带着军人的严谨。离休后,他也去部队、学校给年轻人讲战斗故事。

如今,高龄的他已难赴一线宣讲,心声却清晰坚定:“我活了100多岁,最骄傲的就是跟着中国共产党打赢了这场战争!”他顿了顿,语气深沉而恳切,“希望年轻人一定记住,和平来之不易,得把伟大抗战精神传承下去,让咱们的国家永远硬气!”

电视荧屏里,抗战剧的冲锋号再次响起,他微偏头,嘴角上扬——仿佛又变回战壕边的少年,迎着枪林弹雨,吹响那支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冲锋号。


白衣战士的初心传承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黄玲娜 顾醒航 罗 丹

“同学,你好!欢迎来到大学。你知道我们校史馆里的抗战故事吗?”在2025年秋天这个特殊的开学季,广西多所高校不约而同地将校史馆作为新生教育的第一课堂。

八桂沃土,镌刻着烽火淬炼的记忆;校园旧址,承载着薪火相传的精神。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走进那些历经抗战烽火的高校,在校史馆里穿越时空——在这里,曾有师生徒步迁徙仍坚守“课堂不辍”,曾有医学生背着药箱在前线救死扶伤,曾有艺术先辈以画笔、歌声唤醒民众抗日热情……烽火岁月中师生坚守教育救国、艺术抗敌的故事变得鲜活可感,先辈们的家国情怀正成为激励新时代青年勇担使命的力量源泉。

1 白衣战士的初心传承

绿树荫蔽、鲜花为衬。

广西医科大学校史馆墙上,一张老照片记录着2015年9月3日抗战老兵宋鸿基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珍贵时刻。1943年从广西省立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前身)毕业后,他毅然投笔从戎,为前线撤下的伤病员和周边群众疗伤治病。

9月1日,虽然尚未正式开学,广西医科大学校本部校史展馆内已有不少同学慕名而来。从黑白到彩色、从陈旧到高清,一张张经典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将大家带回那个硝烟弥漫的历史空间。

“同学们现在看到的这张泛黄的本科第三班录取名单,是1935年广西省立医学院首任院长戈绍龙亲签的录取记录,这个班的30名医学生,后来全部投身抗战医疗一线,宋鸿基老人就是其中一员……从此,在广西医科大学的校史里,‘本科第三班’成为了抗战老兵无名英雄集体的代名词。”讲解员志愿者杨实可同学以一组珍贵史料进行练习讲解。

为了让同学们直观感受校史中的抗战精神,杨实可尽可能地把“本科第三班抗战事迹展”专区的历史内容印在大脑中。在讲解下,当年广西军医学校(当时校名)首个中共党支部的成立、战地牙医医务团的巡回路线图,以及李伟诰等校友的毕业证书、战地医疗器具等实物史料,让参观者身临其境。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岗位一份担当。”开学前,中共广西医科大学委员会发出《致2025级新生的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从第一名党员何日先的赤诚信仰,到上万名师生党员的接续奋斗,红色基因在血脉赓续中生生不息。”

新学期开学在即,在广西医科大学礼堂里,校史剧《医者仁心》的排练正紧锣密鼓进行。

“去年,我在观众席上观看校史剧的时候,就被舞台上的剧情和人物故事所感动。今年,我作为主演诠释中年龙桂芳这个角色,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她的事迹,也更理解了老一辈医大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广西医科大学学生谭明艳在排练间隙接受采访时眼含热泪。

她告诉记者:“献上这部校史剧,希望让新生明白,老一辈医大人‘白衣执甲’,从来不是一句口号。”

据了解,开学后,学校还将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等,让新生通过参观校史馆,进一步感受先辈坚韧不屈的抗战精神,以此传承白衣抗战故事里的报国初心。



扫一扫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