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看医大】新华社、光明日报、广西日报、南国早报等媒体关注我校曾志羽校长一行向“守摊女孩”陆思凤送交2025年首封录取通知书并传递深切关怀

来源:新华社、光明日报、广西日报、南国早报等媒体 发布时间:2025-08-02 作者:新华社、光明日报、广西日报、南国早报等媒体 校对:石鹏 黄魏媛 审核:靳芳卉

| |

近日,新华社、光明日报、广西日报、南国早报等媒体关注我校曾志羽校长一行于7月31日赶赴防城港市上思县,将满载着希望与关怀的2025年首封本科新生录取通知书,亲手送到了“守摊女孩”陆思凤同学家中,为她逆境成才的励志故事增添了温暖注脚。后续,陆思凤同学的励志故事也被多家媒体持续跟踪报道,相关新闻、短视频等累计13条。

报道链接:

新华社:广西“守摊女孩”笑对生活苦难,获作家余华赠书并赠言:“你的经历鼓励了很多人,

也鼓励了你自己。”https://www.douyin.com/user/MS4wLjABAAAAxA44mxJVod_Aq5wc0cZrbZHJ2S_DnoJctGpb_mOvsxs?from_tab_name=main&modal_id=7535700504962223402

光明日报:【这些暖心故事130】特殊的录取通知书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b1250aed6c8c45b5842169a6d26b4c15

广西云-广西日报:

 “守摊女孩”陆思凤收到广西医科大学校长送来的录取通知书

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950762040517136384

大学校长亲自送去录取通知书!广西“守摊女孩”的故事,看哭了……

https://mp.weixin.qq.com/s/dPc7-UFC5SolOHUslXGrLw

“守摊女孩”感动万千网友,总有一份关怀温暖求学路

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951138133171580928

上榜中国记协“我的代表作”!广西“守摊女孩”的故事感动万千网友

https://mp.weixin.qq.com/s/tlAT6qXxVU16u4wm7OKEsw

《南国早报》:

从孤儿到准医学生“守摊女孩”陆思凤迎来人生新起点大学校长亲赴上思送交录取通知书,一段逆光成长的故事感动众人

https://gxrb.gxrb.com.cn/?name=ngzb&date=2025-08-01&code=002&xuhao=1

5年学费减免,“守摊女孩”上大学不用为学费发愁了!

https://app-h5.ngzb.com.cn/shareArticle?news_id=1382622762&platform_id=0

学习强国-广西学习平台:

百灵视界】大学校长亲自送去录取通知书!广西“守摊女孩”的故事,看哭了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295604605668431221&item_id=14295604605668431221&cdn=https%3A%2F%2Fregion-guangxi-resource&study_style_id=video_default&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这些暖心故事130】 

“陆思凤同学,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学校的一员了!”

7月31日,广西医科大学校长曾志羽来到防城港上思县,将一封录取通知书郑重地交到一位小姑娘手中。扉页上,有他亲笔写下的寄语——

“有志者事竟成!”

每年,广西医科大学都会选择一名优秀新生,由校长亲自家访,送出当年的第一封录取通知书。

陆思凤,出生才3天就失去了妈妈,初二那年又接连失去了爸爸和奶奶……在悲伤无助的时候,她收获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温暖,二叔二婶待她像亲闺女一样,学校为她减免了全部学杂费;她自己呢,也很争气,没被压垮,反而更加坚强独立,更加发奋学习!

陆思凤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现在,她离自己的医生梦近了一大步!

广西医科大学被陆思凤的故事所打动,也带来了暖心承诺:为她申请学费全额资助、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发放孤残学生生活补贴……

征集邮箱:nuanxingushi@126.com

(本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从孤儿到准医学生
“守摊女孩”陆思凤迎来人生新起点

大学校长亲赴上思送交录取通知书,一段逆光成长的故事感动众人


■南国早报记者 周隆富 黄玲娜

《 南国早报 》( 2025年08月01日第 002 版)

广西医科大学校长曾志羽将录取通知书和鲜花送到陆思凤手中。 南国早报记者 周隆富摄

高考结束后,陆思凤到摊位给二叔打下手。南国早报记者 周隆富摄

7月31日上午,广西医科大学校长曾志羽来到上思,将录取通知书送到考生陆思凤手中。

今年18岁的陆思凤,是一名失去双亲的孤儿。今年高考结束后,她和二叔二婶一起,在防城港市上思县的一家农贸市场里守着活禽摊,每天为一家人的生计忙活。有网友将陆思凤的不幸遭遇和励志故事在网上发布,称她为“守摊女孩”。

“守摊女孩”获大学校长亲手送交录取通知书背后,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1 最开心的时候:大学校长亲自给她送录取通知书

“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的校友了!”当天,曾志羽校长将录取通知书交给陆思凤,并告诉她,在广西医科大学2025级新生中,她是第一个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曾志羽还在赠送给陆思凤的笔记本上寄语“有志者事竟成”。

记者从广西医科大学获悉,该校每年录取新生期间,校长都会选一名优秀新生进行家访,并送出当年的第一封录取通知书。今年学校通过媒体关注到上思县学生陆思凤的特殊情况后,被她身处逆境但意志坚强、品学兼优的事迹感动,便确定其为今年的“家访”对象,第一时间组织了家访工作。

“这个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生活的故事很感人,非常值得其他同学学习。我们了解她现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给她指导了适合的助学计划,希望能让她尽早消除疑虑,放开思想包袱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学学习生活。”曾志羽表示。

除了录取通知书,曾志羽一行还送来了新生物资爱心礼包。据了解,学校将为陆思凤申请学费全额资助,开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保障,发放孤残学生生活补贴等。广西医科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有关负责人也将根据陆思凤家庭情况进行评估,进一步作出助学帮扶的计划。

2 最无助的时候:父亲将她一个人留在世上

陆思凤从没见过妈妈,也从未体味过有妈妈的感受。2007年,在她刚出生的第3天,妈妈就因病撒手人寰。

母亲离世后,父亲一人当爹又当妈。在小思凤刚学会走路和说话时,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亲将她交给了奶奶,一人独自外出挣钱养家。父亲就像一座山,成了小思凤和奶奶的依靠。为了女儿,父亲没有再娶,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

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在陆思凤15岁那年,父亲突患重疾返乡医治,不见好转反而加重。年高体弱的奶奶难以承受打击,在不久后带着忧虑离开了人间。仅过半年,父亲的病无力回天,最后也将女儿一个人留在人世间,含痛而去。

半年的时间失去两位至亲,家里的山倒了!那一刻,陆思凤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孤苦无依。

3 最坚强的时候:“只有多读书才能有出路”

虽然没感受过母爱,但宽厚的父亲和慈祥的奶奶,还有学校里的老师让陆思凤懂得了自立、自律、自强。

为了节省费用,父亲外出务工的那些年很少回家。陆思凤跟着奶奶生活的这些年里,学会了照顾自己、做家务、干农活。只要学校一放假,她都会忙家里的活。有邻居打趣说,“以后谁家能娶到思凤这样的媳妇,真是有福了”。

陆思凤的学习和她的生活一样拼,从来不用家里人和老师操心。在她心里,一直记着父亲跟她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穷人家的孩子,只有多读书才能有出路”。

上学后,陆思凤一直喜欢阅读。高中教室里开设有图书角,她是那里的常客,3年的时间里,她几乎将读书角里的每一本书都读了个遍。“我从小没怎么出过远门,在书里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陆思凤说,她很喜欢看余华的作品,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走出十万大山。

在学校里,陆思凤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同学们没有因为她是孤儿便特别照顾或者持有偏见。反而,陆思凤不服输的精神感染了同学们。

同学方雪婧和陆思凤关系很要好,平日里,两人也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每当我考试考砸了,就会灰心丧气消沉几天。但陆思凤却不会这样,依然很努力地学习。”方雪婧说,陆思凤经常晚上在教室学习到将近11时才回宿舍,自己在陆思凤的影响和带动下,也变得更加坚强和自律。

4 最幸福的时候:二叔二婶给了她一个家

妈妈没见过,最疼她的奶奶离开了,养育她的父亲也撒手而去。陆思凤真的成没人疼没人爱的弃儿了吗?不,她还有一个家,一个让她感到快乐和幸福的家!这个家,是二叔二婶给的。

二叔和二婶在上思县城租房,带着3个小孩上学。二叔患病刚做完手术,干不了重活,只能和二婶在一家农贸市场摆活禽摊,一天挣百来块钱。加上地方政府给的补贴,二叔一家日子也过得下去。

“多一个人不就是多一副碗筷吗?我们养得起!”二婶和二叔商量后,决定把陆思凤接到家里跟他们一起生活。

民政部门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学校免除学费、亲戚不时接济……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帮助,都在守护着陆思凤的求学之路。

“在这里我不感到压抑,丝毫没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记者采访时,陆思凤很真城地说,她和叔叔婶婶,还有弟弟妹妹们相处得很融洽,也很快乐。

“我只能给她一个家的温暖!”二叔说,他的情况特殊,帮不了陆思凤太多。陆思凤的积极向上精神,在家里也影响着堂妹堂弟,尤其是大学校长亲自送来录取通知书,更是触动了他们,“我也要像大姐那样,努力成为我们家的骄傲”。

5 最期盼的时候:去读大学追寻美好未来

班主任李俊萍老师给陆思凤的评价是:阳光、专注、自律、感恩。陆思凤成绩优异,尤其是化学和生物成绩突出。

“她是一个阳光开朗,积极乐观的女孩,在路上碰到我们,总是很热情地打招呼。”李老师说,作为劳动委员,陆思凤勤恳为班级服务,对同学也十分热情友好。

陆思凤说,高考成绩580分,达到了自己的预期。这次她被录取的专业是临床医学。“我有目标,但我更要努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谈及未来,陆思凤充满了希望,她说要认真读完大学,工作了回报社会,回报关心她的亲人们。

7月31日中午,广西医科大学校长一行返程后,思凤又和二叔二婶一起来到活禽摊干活。“之前我没杀过鸡,现在我也不敢,怕杀不好顾客会不满意。”思凤说,她主要是给二叔和二婶打下手,拔拔毛去去内脏。由于不习惯戴手套干活,思凤的双手长时间接触温水,已经开始有死皮脱落,“这有什么,二叔二婶更辛苦呢!”


5年学费减免,“守摊女孩”上大学不用为学费发愁了!

  •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晓梅

8月7日清晨,广西上思县南岸市场活禽摊位前,18岁的陆思凤正麻利地处理着活禽。这名被网友称为“守摊女孩”的准大学生,在完成活禽摊的活计后,随即赶往邻近饭店兼职。那份经由广西医科大学校长亲自送到她家的录取通知书,既是这名贫困女孩的圆梦凭证,更成为透视广西教育公平实践的窗口。目前,广西已经建立了从“家门到校门”全程覆盖、无缝衔接的学生资助体系,像陆思凤这样的贫困学生,进入大学后也无需为学费发愁。

暖!医科大为“守摊女孩”量身定制“资助包”

“临床医学专业,每年学费7500元,学校计划给陆思凤同学本科阶段(五年)全额学费减免。”广西医科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贺盛发说,到陆思凤家里家访后,学校已为她量身定制“资助包”,其中学费减免是最有力的举措之一。

据悉,该校每年在录取新生期间,校长都会选一名优秀新生进行家访,并送出当年的第一封录取通知书。今年,学校通过媒体了解到陆思凤身处逆境但品学兼优的事迹,将其定为今年的家访对象。

7月31日,该校校长曾志羽带队前往陆思凤家中,在送达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提前送上了一份爱心大礼包——这份礼包是专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准备的。大礼包外观与普通行李箱无异,内里却精心配置了洗漱套装、文具组合、U盘等新生必备物资。据悉,每年该校都会准备几百份这样的爱心大礼包。

据贺盛发介绍,等陆思凤到医科大上学后,学校还将按相关政策规定,向其发放孤残学生固定生活补贴,并协助其申请并争取国家一等助学金,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学校还会支持其参加该校“学生素养提升计划”,提供学业发展、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专项指导与资源。

8月7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从广西医科大学获悉,北京校友们给思凤写了一封信,期待她成为一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并附上捐款。据悉,该校各地的校友会也陆续行动起来,将对她进行资助。

赞!高校勤工助学从“解困”到“赋能”

教育公平不仅在于经济支持,更在于发展机会的赋予。

实验室助理、行政助理、科研助理……贺盛发告诉记者,像陆思凤这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入了广西医科大学,如果想勤工助学,岗位也非常丰富,涵盖助教、助研、助管等多种类型,学生可根据专业特点和个人发展规划灵活选择。学校在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的同时,助力其专业成长与综合素质培养,逐步构建“经济资助+能力提升”的育人模式。

广西医科大学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雨伞。图片均为校方供图

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各高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越来越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在广西民族大学,除了传统的行政助理、图书馆助理等岗位外,还新增了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岗位,如实验室助理、科研项目助理等,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获取经济报酬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学校为勤工助学的学生提供系统的培训,包括职业素养培训、沟通技巧培训等,帮助他们提升综合能力。

玉林师范学院也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开设《演讲与口才》《求职面试技巧》《办公软件与应用》等能力提升课程,着力补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短板,促进机会公平。

玉林师范学院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能力提升课程。

新!大数据精准“捕捉”需求主动帮扶

推动教育公平,精准识别是关键。一些学校利用大数据筛查、智慧平台摸排等方式,精准识别困难学生及其生活状况,而后采取“悄悄补贴”的方式资助。

广西医科大学构建动态监控模型,连通校园饭卡消费记录、国家助学贷款数据等多源信息。当算法捕捉到某学生连续就餐额度很低、突发消费骤降等异常行为时,会实时预警,学校在验证家庭经济状况,排除外卖偏好、减肥计划等干扰项后,520元爱心款将静默充值至饭卡,全程无需申请、公示。

广西医科大学给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发放爱心大礼包。

学校的资助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从“学生找资助”转向“资助找学生”。玉林师范学院学工处副处长黄启慧说,每年入冬以后,学校会主动安排班主任、辅导员去学生宿舍排查,当发现学生没有被褥或被子太薄,确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校会发放300元御寒补助。每当有洪灾、旱灾发生时,学校也会进行排查,给受影响学生家庭发放2000元~4000元的临时困难补助。

全!27项政策实现全覆盖

陆思凤的圆梦故事,是广西构建完备学生资助体系、力促教育公平的一个缩影。自治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全斌强调,现代学生资助已超越单纯“济困”,是保障起点公平、机会均等的系统工程。

在广西,一条贯穿全学段的无缝衔接资助之路已然铺就,实现了“所有学段、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有公办民办学校”的三个全覆盖。目前,广西实施的学生资助政策有27项,其中奖优类7项,助困类9项,免除类6项,普惠类5项。

2024年,全区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93.87亿元,受益学生约77.65万人次;投入高校的学生资助资金(不含助学贷款)32.36亿元,惠及学子66.31万人次。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陆思凤”得以继续学业。

全斌表示,近10年广西的资助体系持续升级、完善:本专科生生源地贷款额度上限从8000元提升至2万元;2016 年,我区对原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学前免保教费、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高中免学杂费”等兜底保障;2024年之后,国家助学金标准平均提高15%。政策从“有没有”走向“好不好”,正是教育公平不断进阶的鲜明注脚。




扫一扫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