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09 作者:苏莉 校对:石鹏 黄魏媛 审核:靳芳卉
|
|
5月9日,广西云-广西日报报道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如何抢抓人工智能(AI)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与实践,开启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的新篇章。
报道链接: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920656857081831424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我们必须抢抓人工智能(AI)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AI赋能公共卫生教育教学和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AI生图。
AI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场景广泛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AI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场景广泛。在公共卫生实务领域,AI通过多模态疫情监测系统、智能资源调度算法、智慧化应急处置、个性化健康宣教平台等创新应用,构建起全民健康的数字防护网。在公共卫生教育领域,AI技术推动教育目标重心更突出能力培养、教育实践路径更强调精准适配、教育场域结构更注重虚实结合的革新。在公共卫生科技领域,AI技术正推动病原体的早期识别与演变规律、疾病标志物筛选、辅助诊断、精准防控技术药物研发等领域的范式变革。
近年来,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积极探索与实践,将AI技术融入公共卫生教学与科研,开启了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的新篇章。
AI驱动公共卫生教育教学改革
人工智能赋能课程重构。一方面,建设AI+专业知识图谱。采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存储等技术,建设了“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等8门知识图谱智慧课程,建成预防医学专业知识图谱,形成“师—生—机”教学新范式,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深度学习赋能课程开发。开设“传染病预警预测模型与应用”“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前沿课程,将深度学习算法融入流行病学、健康风险评估等公共卫生核心知识体系。
数字孪生的虚仿平台搭建。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海关、企业等合作研发24套公共卫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学生置身于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的沉浸式教学场景中,实现“数字孪生”实战演练,塑造公共卫生现场思维。
智慧教学能力提升。开展“AI智慧课程赋能教学创新”等培训活动,内容涵盖智慧课程建设要点、多样化AI工具应用、智慧课程实操搭建等方面,使教师掌握运用AI技术进行课程建设与升级的方法,推动智慧教学开展及教学质量提升。
AI生图。
AI赋能公共卫生科技创新
建设公共卫生智能数据平台。联合CDC、医院、企业等多方资源,建设中国—东盟公共卫生与健康大数据应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完成临床、公共卫生、大气污染、气候等数据的标准化治理,实现从用户登录、创建数据库、数据导入、数据治理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管理和Deepseek本地化部署。搭建真实世界数据应用管理及研究分析系统,构建多源异构数据实时分析平台,开发了传染病预测预警AI大模型,突破单一模型局限,集成“经典传染病模型(如SEIR/ARIMA)+ 机器学习算法(如LSTM、随机森林)”双引擎预测架构。
开发公共卫生领域AI系统。聚焦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创新探索开发“AI+公共卫生”应用场景系统。例如,开发传染病疫情智能监测预警系统,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和AI算法,如随机森林模型(RF)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NN)等,对传染病的病原体和流行趋势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实现跨境传染病输入风险的早期预警,推动预防关口前移,降低传染病跨境传播风险。
拓宽人工智能学术视野。持续开展“AI for Science”系列学术讲座,内容覆盖疾病风险预测、智能诊断、健康大数据分析等热点。举办“AI+公共卫生”创新创意大赛,引导师生加强对AI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应用的理解,激励师生开展“AI+公共卫生”的创新实践。
(作者系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苏莉)
扫一扫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