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新闻网等各大媒体 发布时间:2025-03-01 作者:各大媒体记者 校对:王梦琪 石鹏 审核:靳芳卉
|
|
2025年2月28日,中国新闻网、中国科技网、广西云-广西日报、南国早报报道我校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报道链接:
http://www.gx.chinanews.com.cn/kjwt/2025-03-01/detail-ihepayhf3668712.shtml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3/01/content_303435.html
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895485099686678528
https://app-h5.ngzb.com.cn/shareArticle?news_id=1967726762
2月28日,广西医科大学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广西医科大学在“医学+人工智能”交叉融合领域迈出关键步伐,为区域医疗数智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学校党委书记黄照权、校长曾志羽等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医疗行业的背景下,广西医科大学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对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自治区“数字广西”建设的双重呼应。曾志羽校长指出:“医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必然趋势,更是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服务人民健康的关键路径。”该中心将整合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工程等多学科资源,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临床验证—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广西医科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成立。学校供图
近年来,广西医科大学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与医学教育、科技研究、智能医疗紧密结合,不断推动人工智能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医院医疗保健等全流程的深度应用。
在医学教育方面,赋能人才培养。公共卫生学院聚焦慢性病防控、传染病监测预警、健康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方向,建设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广西分中心、国家卫健委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广西分中心等一批特色智慧公共卫生研究平台,开设《传染病预警预测模型与应用》《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课程。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致力于开发智慧多模态医学虚拟仿真口腔技能训练模拟器,涵盖智能标准化病人的临床思维训练、教学案例的智能制作与考评及手术模拟器研发等。
在科研创新方面,技术突破与产业转化并重。生命科学研究院通过科研数据分析挖掘,开发了知识和数据双驱动的人工智能全病种诊断系统,获批中央引导地方项目及数字医学与健康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药学院近年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中药、民族药、海洋药、配方颗粒质量快速分析方面开展系列人工智能研究及应用。信息与管理学院开展医学图像识别与处理、疾病预测模型构建、医疗电子器械研发等研究,开发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增强疾病预测能力,显著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治疗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在临床诊疗方面,人工智能助力精准医疗。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DeepSeek为基础架构,创造了智能化、专业化、拟人化的“泌尿外科AI医生”,给患者带来全新的问诊体验。广西壮族自治区多模态肿瘤影像智能分析工程研究中心通过整合多模态影像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致力于开发新一代分子影像技术,推动其在胃癌、乳腺癌及甲状腺癌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中的应用,以提高这些癌症的诊疗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并促进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基于多中心多模态影像的肺癌诊疗项目”应用场景构建辅助决策系统,致力于研究缓解资源不均等问题。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利用“医学+AI”,开发菌群检测软件,研发了肠道微生态多样性监测及“肠道-多器官”全身微生态健康调节产品矩阵,基于肠道微生物构建结直肠癌评估模型。
曾志羽表示,从“望闻问切”到“数字孪生”,从“经验医学”到“智慧医疗”,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医学的未来。广西医科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将汇聚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工程、伦理学等多领域人才,既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又扎根临床实际需求,重点围绕科研数据分析挖掘、智能诊疗技术、智慧健康管理、新药研发与基因研究、医学伦理与数据安全等多场景,深度探索AI+医学教育、AI+生物医药、AI+学科建设等领域,探索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和科技突破口,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为区域乃至全国医疗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保障。
扫一扫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