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附属武鸣医院 发布时间:2024-05-08 作者:梁金伟 黄建新 校对:陆芳荫 审核:万奇灵
|
|
“以前做个稍微大点的手术都要去河池市甚至南宁市的大医院,现在医科大附属武鸣医院派来了几位专家,一些手术在家门口就能做。”近日,前来东兰县人民医院就医的群众说。2022年5月以来,附属武鸣医院先后选派二批次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东兰县人民医院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直面县域医疗管理、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等方面的难题,精准帮扶助力东兰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自“组团式”医疗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附属武鸣医院充分发挥三甲医院的优势,从软硬件两方面入手,在强化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等方面下实功,不断推动东兰县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选择在本地接受治疗,从而减轻了长途奔波的负担,也使得基层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了基层群众的“健康梦”。
填补医疗技术空白,助力医院提质增效
走进东兰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标牌分外醒目。帮扶专家团队刚到东兰,便受命担起指导东兰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建设的重任。按照建设要求,帮扶专家团队指导医务部完成建设方案,并带领骨干医师到武篆镇、金谷乡等14个乡镇卫生院开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宣教相关工作,2022 年12月底,东兰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数例成功上报。为加快建设进程,帮扶专家团队积极推进介入导管室的建设,2023年4月18日介入导管室成功运行,顺利开展急诊PCI、冠脉造影检查及脑血管检查,填补了医院在冠脉介入及神经介入上的技术空白,极大推进了胸痛中心及卒中中心的建设进程。2024年1月20日,东兰县胸痛中心顺利通过现场核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帮助更多当地医生成长起来,帮扶专家团队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医师,在东兰县人民医院开展“青蓝工程”,即由帮扶团队成员与县人民医院年轻医生结成“师徒关系”,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使其全面掌握本专业前沿知识,带动亚学科及科室整体业务发展。日常由帮扶专家成员带领他们开展手术示教、教学查房、业务教学、学术讲座等,把附属武鸣医院的先进知识技术理念东兰县人民医院树起来。
帮扶近两年来,帮扶团队成员共完成带教199人次,教学查房248次、完成手术2242台(介入手术260台)、手术示教166例、疑难病例讨论193次、院内会诊299人次、远程会诊33次、门急诊接诊3607人次,管理住院1653人次。
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医院管理能力
帮扶专家团队积极为医院管理发展献计献策,指导医院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医师诊疗行为。相继指导出台《东兰县人民医院DRG付费管理方案》《东兰县人民医院质量与安全绩效考核方案(试行)》《东兰县人民医院单病种国家平台上报质量信息管理奖罚规定》等一批规范性文件,不断提高医院医疗管理水平。
“组团式”帮扶成绩斐然
帮扶近两年来,在“组团式”医疗帮扶专家团队的帮助下,东兰县人民医院的医疗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量持续增加,外转治疗的病人数量及转诊率持续下降,住院人数、三级手术、四级手术数量不段增加,特别是四级手术较上一年增长了99.3%。同时,建立市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申报河池市科研课题3项,有2项获得立项,实现受援医院重点学科及科研立项零的突破。医院的诊疗服务水平得到老区群众越来越多的认可,增进了当地群众就医获得感,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医疗帮扶专家团队不仅在受援医院内开展工作,还主动与东兰县乡镇卫生院结对共建,深入乡村一线进行义教义诊、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疑难病例讨论等,延伸了帮扶链条,将足迹遍布东兰县的每个角落。在医疗帮扶工作中,专家们联合帮扶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根据不同受援单位具体需求,量身制定帮扶计划并开展“沉浸式”医疗帮扶,让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受益。
“组团式”医疗帮扶专家团队的专家们用精湛的技术践行信仰,用医者的本色书写使命,用无私奉献的“辛苦指数”换来了东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真情帮扶彰显医德大爱,为东兰县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扫一扫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