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80周年校庆还有 天!

     
 
    首页 > 专题建设网站群 > 80周年校庆 > 母校情怀  
 
 


难忘的回忆 岁月见行思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发布时间: 2014-11-16 作者:  
 
 

难忘的回忆 岁月见行思

 

谭家祥,1950级(15班)

在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迎来了母校建校八十周年喜庆的日子,我与医大缘深情更深,我在1950年就走进广西医学院校园攻读医疗系本科,19559月毕业后分配在广西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19846月调到广西中医学院(现广西中医药大学)至今,不觉已是“高龄、资深、保龄”(80—90岁)的老人了,忆往昔,峥嵘岁月,感慨良多,几十年的医海扬帆,留下了多少难忘的回忆,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和苦恼,有领导和长者谆谆的教悔,也有同辈的关怀和鼓励,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工作得失,苦乐参半”,这也许是我64个春秋难忘的医学人生路吧!

 

党的关怀  走进医学殿堂

1950年秋我从百色中学高中毕业壹年后,有幸与广西桂西北地区几个县城约10名学子共同走进广西医学院校园(桂林)。想当年,50年代建国初期,战乱多年后,各方面都百废待兴。特别是广西边陲桂西北,骆越壮乡,少数民族地区,历来是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贫困。这种状况,想要上大学读书,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啊!而我们之所以有机会上大学,完全是靠全国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这是党和人民政府落实少数民族政策,对“老、少、边、山、穷”地区青年的关怀和培养的结果。因此,在校的五年间,我们都享受助学金和生活补助的待遇,还发放一次冬棉衣。学校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得到保障。同时,学校还关心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1952年参加桂林地区土地改革复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还报名参军(未录取),此外还参加镇反、三反、五反等运动。通过参加这些运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阶级形势教育。进一步认识到这次学习机会真是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励志努力学习,思想上更要求进步,积极参加校内及学生会的工作,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政府的培养。我于1953年初加入共青团、工作一年后,19567月又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

回顾我之所以能步入医学殿堂和政治生命的获得,都是党对我的教育培养的结果。如果没有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我是很难步入医学殿堂,更不可能走上今天的医学人生路。

 

医大烙印   锤炼铸造

回忆在母校学习和工作这34年间,最令我一生难忘的是:在母校这块沃土上茁壮成长的日日夜夜的幸福时光。从医大烙印到锤炼铸造,从医学生命的获得到走上医学人生路,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离不开母校的厚爱和关怀。

(一)圆了“医学生命”之梦,五年学习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

(二)多次的锤炼铸造:1、离职系统学习中医三年以及以后8年的中医学教学、医疗,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2、新医正骨疗法(即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骨关节损伤)学习的补充。3、定向培养西医骨科连续15年,奠定现代骨科理论知识、技能实践基础。通过近五十年骨伤学科临床实践和专业不断的锤炼,19884月任中西医结合骨伤主任医师、教授,现已铸造成为一位以掌握现代医学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现代骨伤学为主的中国著名中西医结合骨伤医学家。

(三)著作与论文:参加编写、副主编、主编著作7部,国内外发表各种论文

80余篇。

(四)各种奖励与荣誉的获得:1、中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20014月)。2、中

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家(2007.7)。3、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2.6)。聘任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博士研究生导师(20136月)。4、国际手法医学及传统疗法大师(20129月)。5、广西老教授协会科教工作优秀奖(201312月)。6、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2013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五)社会职务: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1—4届理事(19817—20014

月)。2、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19843—19977月)。3、广西区科协兼职副主席(19877—19911月)。4、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顾问、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理事(2012年)。5、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学术顾问。6、广西抗衰老养生科学技术学会学术顾问。7、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20112月)。

这些成绩的获得说明:1、虽然我已经走出了医大校园,但不变的是我仍是医大人,

因为母校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了医大之印,是母校圆了我的“医学生命”之梦,是母校在我的医学生命中为我撑起一把伞。2、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每取得一点成绩,都离不开母校的栽培,如果没有医大烙印和锤炼铸造,也就没有我的医学生命和医学人生。

 

雄鹰展翅   始于中医

19846月我迎来了人生一个重大的转折,当时我已在广西医学院学习、工作34

年,广西区党委决定将我调到广西中医学院担任副院长,这个突如其来的调动,对我来说,实在是意料之外。

据了解,当时广西中医学院是一所建校时间较短(28年),学校面积小、校舍建筑面积不足,办学层次低,由中专、大专转为本科,办学规模小,专业(系)设置附属机构不齐全,教学科研人员数量不足,教育事业费、基建费投入少等等。在这些现实情况面前,我深感到要办好学校,实在是困难重重,1、八十年代初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各种工作都处于实践、探索、创新阶段,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2、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这样的条件不足,今后如何开展工作,做好工作,心理感到很不踏实,真是任重道远。3、我长期学习和工作都在西医院校,虽然广西中医学院同为医科院校,但中医和西医院校之间在学校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办学的专业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思想认识对我来讲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最后,我服从组织决定,抱着学习、实践、探索和不辜负党组织对我的信任的思想来到广西中医学院。在上班伊始,我决心与学院领导班子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共同谋划。经过论证,大家一致认为:决心以改革开放的思想为指导,从现实情况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首先要从克服办学起点低、教育经费投入少这个主要矛盾入手,艰苦创业,坚持了八年,到19927月我从岗位御任。回顾这八年风雨兼程,办学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从原来全日制500人发展到1000人;由原来中医专业发展成中医、中药、针炙三个专业;由原来每年招生数十人到每年招生300人;初步形成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护校),外国进修生等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培养新格局。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广西中医学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我能够到医学院校担任领导工作并取得一点成绩,这是与我系统学习中医三年,以及后来连续八年参加中医学的教学、临床医疗实践、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是分不开的,虽然所取得的成绩不大,但我心感慰藉,更不忘记母校对我栽培的恩情。“雄展翅,始于中医,学习中医、功在母校”。

 

寄语母校  再创辉煌

岁月流逝,60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回忆1950年我跨进广西医学院校园(在桂林),背靠叠彩山,面积狭小,已没有发展的空间,学校各种教学设备也比较简陋,办学层次单一,只有唯一的一个专业——医疗系本科,到19511952年先后增设两班专科班(三年)和药剂专科班,在校学生也仅有300多人,1954年学院搬迁到南宁,附属医院也于1956年搬迁来南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搬迁后的学院及附属医院的规模和事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励精图治,扩大办学规模和对外学术交流,专业设置更日趋完善,科研硕果累累。近年来,学校除了增建西校园外,还与全区各市、县医院建立了10多所附属临床教学医院,使教学基地日益增加,教学医疗科研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和辉煌的成绩,使母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更显著地提高,现已位居我国西部地区同类西医院校名校之列,树立“西南旗帜”品牌,面向东南亚,走向世界,作为一名校友,我真为母校的成就感到由衷的自豪。

衷心希望:今后,为了更好地为我区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事业服务的需要,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广西医药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需要,必将有力地推动广西医科大学迈上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平台,从而追求更加灿烂的明天。

在庆祝母校建校80周年之际,让我们真诚地行思、践行。

1、知恩于心、感恩于行:在追忆中感悟,圆梦医学生命,源于医大;在怀念中永

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党的培养、教育和信任!感谢母校的栽培和老师的教诲。

2、永远铭记、医大烙印:不论走到那里,不变的是我都是医大人,在医学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份收获和成功都离不开母校的恩泽。

谨向母校表达我最诚挚的祝福 

    

[]

词壹首:《曲玉管》

峥嵘岁月,沧桑巨变,喜迎八秩华诞日。彩旗空中飞舞,桃李满园,尽欢怡。

莘莘学子,校园欢聚,故人故事知多少。煌煌医大,八十风雨兼程,展伟绩。

英才辈出皆人杰,西南旗帜。校庆为新起点,循科学发展观,齐努力。与时俱进日,继往开来创新,拼搏奋进,大展鸿图,再创奇迹。

 

庆祝对联   壹对

庆八十华诞缅前贤 披荆斩棘创业维艰 仁德不朽

祝英才辈出薪火传 传承创新拼搏奋进 再创辉煌

 

[作者简介] 谭家祥,男,193011月生,广西武鸣人,壮族。中国著名中西医结合骨伤医学家,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509月——19559月于广西医学院(现广西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19589月——19617月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期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结业;197511月——19762月于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主办第二期全国新医正骨疗法(即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及骨关节损伤)学习班结

业。

19559月——19846月在广西医学院工作,历任广西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住院医师、骨科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骨伤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副主任。从事西医外科、骨科临床医疗18年,学习中医及中医学教学临床医疗、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11年,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1—4届理事(19817月——20014月),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19843月——19977月)。

19846月调入广西中医学院(现广西中医药大学)工作至今。历任广西中医学院副院长(19846月——19927月)兼任骨伤学本科教学及门诊医疗工作,19884月任中西医结合骨伤主任医师、教授、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研究所学术顾问。广西中医学院两届(9495)新加坡、香港骨伤硕士研究生教学及导师工作,19877月——1991年元月任区科协兼职副主席,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学术顾问(1997年至今),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学术顾问。广西抗衰老养生科学技术学会学术顾问。

20007月退休后在广西中医药大学专家楼(仁爱分院)骨伤门诊工作至今。聘任为《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20112月至今),参加编写、副主编、主编著作7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中西医结合贡献奖(200110月),20126月评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36月聘任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博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任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理事,20129月评为世界手法医学及传统疗法大师,广西老教授协会科教工作优秀奖(2013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2013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祝愿母校明天更辉煌!


 
 
 

版权:广西医科大学 2014 设计:宝多德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