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80周年校庆还有 天!

     
 
    首页 > 专题建设网站群 > 80周年校庆 > 母校情怀  
 
 


魂牵梦绕回故里 洒血流汗话当年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发布时间: 2014-11-13 作者:  
 
 

魂牵梦绕回故里  洒血流汗话当年

   原广西医学院1963级二大班二小班校友郭玛丽钟健

们——原广西医学院1963级的200多名师生,为了响应毛主席关于“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号召,于1966年春节后前往靖西县渠洋公社参加治理血吸虫病的工作(主要是消灭钉螺)。我们6个小班的同学分散居住在足要大队的足登、布隆和陇勿3个村屯,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瘟神病魔作斗争。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我们不惜洒血流汗奋力苦干,甚至有一位同学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靖西县是当时广西16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区之一,足要大队更是该县的严重疫区,每0.1平方米的面积就有1000多只活钉螺。不长草的地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色的死亡钉螺外壳。疫区属于喀斯特地貌,为大石山区,许多钉螺都隐藏在石头缝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石山脚下开挖出一条宽、深各1米、长几

十或几百米的沟渠,将距离洪水线上1米以下区域内的小石头,草根和树根统统铲除焚烧或推入沟里,然后往沟里喷药和盖土,杀灭钉螺。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大城市的年青学生,无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当时的灭螺场景,真是可以用“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的诗句来形容。开头的一段时间里,很多同学都感到全身酸痛、双手起泡,拿起锄头和铁铲都觉得手痛钻心。但是,大家都毫无怨言。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想了很多办法,用了大约4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灭螺任务。

1966421日。这是一个令我们终身难忘的日子!当地村民为了改变逢雨必涝的状况,在我们驻地陇勿屯对面的一座石山脚下打洞泄洪。由于那几天下雨,雨水浸住了水洞底层,致使无法继续施工,所以村民便向我们求助。当天上午,广西卫生防疫站的车鸣皋、鲍正鹰两位技师和苏中一、黄诚钧两位同学一同前往帮助抽水。使用的柴油机就安放在水洞内,由于机器发动时耗氧并产生一氧化碳气体,所以下去抽水的人都感到有点头晕。下午2时左右,为了继续抽水,必须再次下洞开机。为了安全起见,先由黄诚钧同学下去探明情况。下洞之前大家约定,如果15分钟后不见人上来,就有可能出事了。果然,15分钟过去,黄没有上来。几个人围在洞口大声呼叫,也不见黄回应。此时,大家立即意识到情况严重,苏中一同学和一位负责施工的村民急忙下洞救人。不料,他俩下去后也昏倒了。鲍技师急忙向附近的灭螺工地呼救。几分钟后,在附近劳动的70多名师生都赶到了洞口。这水洞纵深30多米,分成3层,每层之间仅靠一根竹竿上落攀爬。一个人只身攀爬都相当不易,若要加背一个人上来就更加困难了。最先进入洞内救人的一位男同学用尽了全身力气,好不容易把苏中一背了上来,但他也很快就累昏在洞口上了。苏中一同学虽然得救了,但黄诚钧和那位村民仍然留在洞里,两条生命的安危紧紧地牵动着聚集在洞口的几十名师生的心。许多同学纷纷挺身请战,要求下洞救人。由于洞内缺氧,而且充满了一氧化碳,那些身体较为强壮的男同学一个个爬进洞里,又一个个昏了过去。面对如此危急情况,带队的老师立即指派部分男女同学在通往渠洋公社的崎岖山路上排成接力长队,把这里的情况通过公社领导向学院党委和靖西县委报告。同时,请求当地驻军支援。另一方面,从渠洋公社卫生院紧急传递急救器械和药品。就这样,一条长约5000米,通常要用一个多小时才能走完的山路,现在仅用30多分钟就把这条救命跑道接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救援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截至下午4时,因进洞救人而不同程度晕倒的同学已达四、五十人。此时,抢救工作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好在我们的救援很快便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靖西县委把情况向百色地委和自治区党委作了汇报,公社领导以最快的速度在离出事地点最近的村屯安装了电话,各种抢救物资正在快速打包送来……下午545分,多名驻军战士携带防毒面具跑步赶到,他们争分夺秒投入抢救,于当天晚上8时以前陆续将留在洞内的同学和村民救出。黄诚钧同学由于呆在洞内的时间太长,抬出洞口时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此刻,群山哭泣,大地同悲。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走到他的遗体周围默哀守灵。百色行署的一位副专员连夜从百色赶到渠洋,又立即从渠洋骑马赶往陇勿屯。22日凌晨2时,他来到黄诚钧同学的遗体旁边,对死者表示深切的哀悼。

6月上旬,我们告别了依依不舍的渠洋人民从靖西回到南宁。不久,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大约又过了两年半时间,我们也告别了依依不舍的母校,走上了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

从那至今,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过了半个世纪。我们也都由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但是,尽管斗转星移岁月流逝,我们对渠洋人民的深厚感情却一点也没有改变。几十年来,我们都一直惦念着渠洋——这个我们曾经洒血流汗与病魔作斗争的地方,惦念着那里的一山一水和父老乡亲。总盼望着有那么一天能够重返故里,再回来看一看这个令人魂牵梦绕的美丽山乡。

经过多年的筹措和精心策划,我们终于圆了这个几十年的回访之梦——20131026日,在这个充满希望的丰收季节,我们原广西医学院1963级的90多名同学,分别从全国和全区各地聚集在一起又回到了渠洋镇。当我们站在高高的芭蒙水库坝首,一览早已旧貌换新颜的渠洋风光,内心是多么的高兴和激动!四十七年前我们与天斗与地斗的灭螺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如今的渠洋大地再也不是穷山恶水,宽阔美丽的芭蒙水库碧波荡漾,湖水更加清澈湛蓝;昔日的羊肠小道早已拓宽修成公路;年青的村民骑着轻便的摩托车和电动车在乡间来回穿梭;以前破败不堪的木栏寨宅,也都换成了今日的水泥砖楼;由于通水通电和通讯,村民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曾经严重危害渠洋人民的血吸虫病,早在1985年便得到了彻底的根治。如今,在整个足要大队境内再也找不出一颗钉螺了。

踏进当年我们曾经住过的地方,同学们个个热泪盈眶感慨万千!这里的每一位村民都把我们当成久别归来的亲人。这里的每一棵树木或每一块石头,都会使我们联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用过乡亲们给我们准备的丰盛午餐,

这次回访陇勿屯的同学和部分村民,一同列队走到当年黄诚钧牺牲的石山前面。那个曾经给我们留下痛苦和悲壮回忆的泄洪山洞,早已被泥土填满,杂草丛生。我们一群人今天要在这里举行一个简单、肃穆而又隆重的祭奠仪式,纪念和告慰英灵。我们又一次为黄同学默哀,为他上香、献花、敬茶、洒酒。主持仪式的同学仰望着高耸的石山和蓝天白云大声呼唤:“黄诚钧同学,47年啦,我们又

来看望你啦!你在天堂过得好吗?!”话音未落,却从祭奠的人群中传来了阵阵哭声……

是的,党和疫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这片土地的功臣。当地民众早已将那个泄洪的山洞命名为“黄诚钧洞”,以此作为对死者的永久纪念。黄诚钧同学舍己为民的感人事迹将会在当地世代流传。我们也为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位好同学而感到骄傲和欣慰。

当太阳落到西边山巅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又一次与依依不舍的村民告别。

也象当年一样,他们送了我们一程又一程,久久不愿返回。再见了,渠洋。再见了,父老乡亲!随着“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有理由

相信——渠洋的建设,一定会更加日新月异;渠洋的人民,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

注意:投稿附言及作者简介附后

投稿附言

一、作

1、郭玛丽 女、退休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疾控中心)工作。联系电话:13768373434(手机)。

2、钟  男、退休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福绵区人民医院工作。

联系电话:13877523916(手机)。

3、两位作者均系广西医学院1963级(六三级)二大班二小班学生。

 
 
 

版权:广西医科大学 2014 设计:宝多德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