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就业典型】蒙秋艳:心系桑梓・筑梦讲台

来源:招生就业处 外国语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23 作者:杨有景 吴凯丽 校对:黄荷 审核:刘昌伟

| |

蒙秋艳,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2025届毕业生,用她的选择与行动,在故乡河池的热土上书写着动人的篇章。

以坚韧铸就成长底色

蒙秋艳生于河池大山深处,儿时的她,每天都要跋涉在险峻的悬崖路上,奔赴村小求学。物质的匮乏没有磨灭她对知识的渴望,反而磨砺出她不屈不挠的意志。“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信念如同明灯,照亮她前行的道路。从村小到县重点高中,她凭借着超乎常人的努力,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叩开了大学的校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于历练中重燃教育梦想

步入大学后,蒙秋艳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在专注专业学习的同时,她积极投身校园实践。担任学院学生会文艺部部长期间,她组织策划了多场精彩活动,在锻炼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成长。而一次 “三下乡”支教活动,更成为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那段与乡村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蒙秋艳看到了知识对于这些孩子的重要性,也重新点燃了儿时当老师的梦想。她意识到,教育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更是改变一个地区、一群人命运的强大力量。

用热爱践行反哺初心

毕业之际,当许多同学纷纷选择留在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时,蒙秋艳却毅然做出了返乡任教的决定。这一选择背后,饱含着她对家乡深沉的热爱与感恩。多年来,她亲身经历了 “知识改变命运”的奇迹,深刻明白教育对大山里孩子的意义。她渴望通过英语教学,为家乡的孩子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口,让他们拥有选择未来的能力,将改变命运的火种传递下去。

以陪伴回报如山父爱

此外,蒙秋艳的选择也源于对父亲的感恩之情。父亲作为一位朴实的农民,用粗糙的双手、辛勤的汗水,省吃俭用供她完成学业。如今,父亲日渐老去,蒙秋艳深知陪伴的珍贵。回到家乡任教,不仅能让她践行教育理想,积累基层教学经验,更能就近照顾父亲,回报这份厚重如山的亲情。

从悬崖边求学的山里娃,到医学院校的翻译学子,再到家乡的初中英语顶岗教师,蒙秋艳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踏实。她的经历生动地证明:教育不仅能帮助一个人走出大山,更能赋予他力量,让他带着知识与热忱重返故土。在三尺讲台上,蒙秋艳用自己的微光,点亮了更多孩子的梦想;在家乡的土地上,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服务家乡、奉献教育的使命担当。



扫一扫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