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医大人】甘瑞静:世事皆修炼,百炼方作为

来源:宣传部 教评中心 发布时间:2016-12-13 作者:

| |

甘瑞静:世事皆修炼,百炼方作为

 --记我校2014年“叶馥荪教师奖”获得者甘瑞静副教授

 

她说,我只是个平凡人,我有我的责任和担当,也有我的力所不能及;她说,选择了就不要抱怨,抱怨永远无用;她说,看清自己,做好自己,任何时候都不会太晚;

甘瑞静,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教师,研究生学历,副教授。自2001年起任教至今已有15年。2014年首届“叶馥荪教师奖”获得者,曾荣获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最佳教案奖、最受学生欢迎奖三大奖项,广西医科大学首届微课比赛一等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届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更多次获得我校“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称号。

于专业技能,她属翘楚,论为师之道,她得认同。15年教龄或许不是特别漫长,但她将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三尺讲台和实验场地。

获奖:厚积薄发,得之我幸

“对我而言,获奖,首先是积累,其次是幸运。”她说,自己一直以青年教师自居,可当看到表格上教龄那一栏清晰地写着13年,她才意识到,原来,教师这个身份不知不觉已经伴随了她13年。而那时,是2014年,她不过30余岁。不知不觉,她已将最美的年华付于三尺讲台。但这十余载,她收获很多。

如她自己所言,这首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得到了肯定。其次是幸运,“我很荣幸有机会去展示,很多老师也有积累,但或许没有碰到合适的机会”。奖项给她带来的是作为教师的荣誉和肯定,但她始终认为,这些荣誉离不开幸运之神的眷顾,才有良好的平台得以展示自己的实力,得到大家的肯定。

为师:诚心待人,认真为师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她将这一句话带到了自己的工作中。或许是因为从医学生一路走到医学教师的位子,她更能体会学生心中所想,感受学生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带到教学中。

正是因为她能想学生所想,解学生之惑,才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同和喜爱。她向我们回忆起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在102馆门前,她走着走着,突然冲出来一个男生。男生和同学打闹得正欢,冲到了她面前,一回头看到她,马上就立正,毕恭毕敬地叫出她的名字说老师好。当时她并没有认出那位学生,只是微笑着点头回应。但这件事也让她觉得,能让学生记住自己认可自己,说明自己为师所付出的还是有价值的。

而尊重来源于她多年在教师这一岗位上的认真付出。她觉得做一件事情永远没有上限,而每一次备课的过程她都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每一次备课都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每一次课后不断地总结改进,还将生活中的细节和感悟融入到教学中,这才有学生面前流利的讲授。而她一切的辛勤付出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便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课改:因地制宜,任重道远

谈到正进行的教学改革,甘瑞静认为,不同的教学模式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环境。现今我们采用的PBLCBL等教学模式引自于西方,但由于中西方原有教学模式和结构的差异以及师资和生源的区别,并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教学模式。西方许多国家的医学教育基于本科教育,进入医科教育的人数相较于中国来说大幅度减少。较中国的一位老师指导几百上千位学生而言,西方教学中一位老师指导几十甚至十几个学生的比例结构更适合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多师资的条件使得教学结构更完整。

说到本职学科免疫学的教学,甘瑞静说,进行PBL教学需要的不仅是免疫学的老师,还需要临床和基础等学科的老师。因为一个学科的老师涉及的领域有限,在本职学科以外,离不开其他学科的辅助。

“所谓的PBL就是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但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早期接触临床,有临床的思维,所以PBL等教学模式引进后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使之更适合原有的教学模式”,这一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研:认真严谨,改革创新

她是三尺讲台上温柔和蔼、娓娓道来的良师,也是实验室里认真严谨、细致认真的严师。

因为看见太多粗心大意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吃过苦头,酿下苦果,她说,实验室里该有细致规范的操作指导了。于是,在2010年,甘瑞静结合实验室常见问题,总结多年的经验,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指导医学生安全使用基础医学实验常用有毒试剂的研究》的论文,阐述了实验室里常见的规范操作。她这样说到:“进实验室之前需要一套完整的指导,告诉你哪个有毒,哪个毒性是怎么样的,毒性到底是深是浅,你要怎样去防止有毒物质泄漏。没有人告诉你,我觉得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所以我来了。”

谈及各类大学生创新课题,她说,最重要的不在于你做了多少课题,而在于你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做科研一定要有自己的思维。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其实并不缺乏科研的能力。或许你没有条件申请到自己的课题,但是你完全可以形成你自己的想法和你自己想要实现的科研计划。因为我们平时做实验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做一个小型的科研,它就能够让你形成科研的思路,其实我们缺的就是科研设计这一块。”

“学术之星”这类的科研项目给予在校大学生一个参与科研的机会,但能否把握住这个机会,关键则在于能否形成自己独特的创新的科研思维。这是甘瑞静不断强调的一点。

结 语

从医科大的学子到教师,甘瑞静在医大度过了她的青葱和芳华;从台下到台上,由听课到授课,知识的储备得以提升,人生的阅历也在不断丰厚;从教学到科研,她说,我爱科研更爱教书,我最大的收获不在于获得多少奖项完成多少课题,而在于教书育人与自我提升相辅相成。

她送给医大的学子这样一段话:你也许会有青春年少、一腔热血、愤世嫉俗的时候,但当那一段时期过了以后,你会发现这些强烈的反抗情绪并没有什么用,然后就会知道经历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一种修炼。人的力量总是很渺小的,你能做的只有不断的去修炼自己面对事情的能力。认清自己,改变自己,做好自己,一切永远都不会太晚。

百炼芳华愈吐艳,万般柔情付杏园。三尺讲台含乾坤,一袭白衣映青岩。而她的故事还在路上。

 



扫一扫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