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广西医科大学积极参与“2025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推动地中海贫血防治国际协作

来源:党委宣传部、科技处 发布时间:2025-04-30 作者:宣传部综合 校对:石鹏 审核:靳芳卉

| |

428日-30日,2025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在防城港市举行。广西医科大学校长曾志羽副校长唐卫中率队参会,深度参与论坛各项议程,在医学创新合作、跨境医疗协作等领域展现医大担当。作为论坛重要成果之一,广西医科大学与自治区卫健委、防城港市政府领导共同为“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地中海贫血防治联合创新中心”揭牌,标志着学校在推动一带一路公共卫生合作上迈出关键一步。学校科技处、药学院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共同参会。

共商医学创新  聆听前沿之声

论坛以医学创新共享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东盟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千余名专家学者。曾志羽校长一行现场聆听主旨报告讲座,聚焦医学人工智能、精准诊疗、传统医药开发等前沿领域,深入了解全球医学创新趋势。

在分论坛环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赖永榕教授以《地中海贫血治疗研究进展与应用》为题发表演讲,系统介绍了团队在重型地贫基因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药物治疗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他地贫是WHO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全球1.5%人口(8000万-9000万人)携带β地贫基因。我国南方及东盟国家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区,广西医科大学依托国家卫健委地中海贫血防治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构建了覆盖筛查、诊断、治疗的全链条防控体系,相关技术惠及中国及东盟国家广大的地贫家庭,为一带一路地区提供中国方案

揭牌国际平台  开启协作新篇

429日下午,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地中海贫血防治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举行。我校校长曾志羽与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杜振宗、副主任吴兴华,防城港副市长陈光炯、我校副校长唐卫中共同揭牌。据中心规划,该平台将依托广西医科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政策优势,重点建设防治实验室、创新性治疗研发基地、协作网络平台及人才培养基地四大板块,目标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地中海贫血防治的技术枢纽人才摇篮

中心的成立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丝绸之路倡议的具体行动曾志羽表示,广西医科大学将发挥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学科优势,联合东盟国家开展地贫基因治疗临床研究、基层医生培训和跨境医疗协作,推动防、治、管一体化模式在东盟国家落地,助力解决这一全球最大单基因遗传病的公共卫生难题。

融入试验区建设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作为论坛重要参与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长期深耕东盟医学合作,此次借创新中心揭牌契机,明确三大发展方向一是深化技术输出,将自主研发的地贫无创产前诊断技术、新生儿筛查试剂盒等成果纳入试验区技术清单,通过跨境医疗通道向越南、泰国等高发国家推广;二是构建人才培养网络,依托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基地,每年为东盟国家培训地贫防治骨干,打造本土化医疗队伍;三是推动标准互认,牵头制定《中国-东盟地中海贫血诊疗指南》,促进跨境医疗服务衔接。

当前,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已形成1+3发展格局(1个核心区,医学实验动物繁育、药物临床前研究、传统医药开发三大产业),广西医科大学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试验区内建设地贫防治临床研究中心、国际远程会诊平台。学校将以中心为支点,联动东盟10国建立地中海贫血防治联盟,通过技术共享+产业协作+人文交流,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广西智慧。

从北部湾畔到湄公河畔,广西医科大学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医学创新赋能健康共享的论坛主旨继续在跨境医疗协作、公共卫生创新等领域发力,让中国方案”“医大方案惠及更多一带一路沿线民众,书写新时代国际医学合作的新篇章。



扫一扫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